第818章 踏青
就连阁老的其它几位阁老也神神在在的没有表半分的姿态。论资格,他们比李琛瑜老死了,但他们却也识时势,本不争…
主要还是皇上心意已决,他们也不敢与皇上相争,皇上子看似好,从不怒发冲冠,但其实他主意大着呢,只不过是软化着来,朝臣与他争的,有几个是真正占了上锋的。
这局势,他们也早已认清。
四宝是个主意大的好皇帝,众人心中清楚。
到最后,也只能作罢。
只是朝臣心中不満,每当不満时,就会旧事重提封妃之事,非得去膈应一下四宝才甘心。
四宝早见惯不惯,只置之不理,并不多理会。
事情却总算是定了下来。
但京中也有不安分的人开始传言韩侯有不臣之心,四宝早有所料,只是皱着眉头,将事给庒了下去。
他的师傅,他最是清楚,绝不容许在他功成之后,容得这些人流言加⾝,肆意践踏。尤其是继琛瑜之后,绝不能再出现第二个,有一个琛瑜,已经让四宝为之內疚了,所以韩侯之事,绝对不可以。
韩骥的名声绝不容许再有丝丝玷污。所以,四宝狠是用了些雷霆手段,这些韩骥都知道…心中着实是有些感动,回报的也只是自己对他的忠诚。一个师傅对徒弟的期望,一个臣子对君王的忠心。仅此而已。
两人虽什么也没说,但心却一直都在。
年后,韩骥和长生也上了工科院,时不时的就要简装去看一看,听听课,看看新奇的书,学些新奇的知识,韩骏经常也被带去,渐渐的也上了这里的氛围,他好动,动手能力也得到锻炼,越发的恋不已,渐渐的李琛瑜也喜上了这个小徒弟,偶尔也会亲自带他了…
军校建在京城外,方便练,这里也是西山大营的驻扎地,所以军校也建起来了,并且成立了大禹第一支海军。
直到此时,韩骥和长生才忙了起来,很少再有功夫去工科院。
但是从翠山营得到的许多练兵办法,让韩骥十分⾼兴,和长生二人也投⼊进去,渐渐的也忙碌起来,得到许多趣味。
其中军校沿着湖边弄了一个海军模仿的的训练基地。
加上一些建造的船,将航海术和造船术,以及一些海中对战办法也提炼了出来。这些都是据经验而来。
韩骥更加忙了,一方面要写自己曾有过的经验总结,还要收集许多将领的他们的作战总结,尤其是参加过抗倭战争的,更是总结出许多…
他甚至据李琛瑜的提议,将这些军编了师,然后经常弄一个演习之类的东西出来,渐渐的军校也十分有趣味,许多弟子都削尖了脑袋想往里面钻。
因为知道,这支军队,以后铁定要出海的。这基本是公认的事实,加上工科院的捞钱的能力,那些世家弟子,谁不想分一杯羹呢,但想要分羹就得要付出心力,劳动…
军校如火如荼的办起来了,图书馆和宿舍也按着图纸建起来了。
现在的施工队伍形成了规模制,同时还要全安,工人们带着全安帽,让这钢筋⽔泥更加的牢固,渐渐的就形成了规模。打的很深的地基,按着深深的要求将楼建到十层⾼时,京中百姓都将这图书馆和宿舍当成是京城的标志建筑了。
⽔泥房屋,首例这样的房子,再加上这样的⾼度,标新立异的建筑方式,无一不让众人都満心喜。
到了十二层,然后封顶。再好好的开始装修,一切都有条不紊,甚至每一间都装上了⽩灯泡。一打开就能亮堂堂的。
辅了満満的线路,而发电机则集中建在后院。
然后是木工上场,打书架,桌椅,各样东西都一一的开始忙碌起来。
工科院人多,建造的速度是惊人的,估计很快就能完工。
开了舂就开始施工到现在,就到了清明时节…工科院的众学子,一边每天都期待着图书馆的落成,一边又费力的研究建筑学原理,孜孜不倦。
这些李琛瑜并不多深⼊的讲过,但是这儿的人也深具智慧,研究的多了,实验的多了,竟然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
但是否能成为真理,还得要一一去不断的验证。
李琛瑜传给他们的并不是固定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钻研真理的精神,每天看着他们吵的不可开,在学术上各不肯让步,转过头又能好如兄弟一般,他就觉得很満⾜…
清明时节是最适应踏青的季节。
大宝写了信回去,让人去给祖宗上坟,这才安心。
花儿都开了。李琛瑜来了兴致,就带了工科院所有的学子去山上踏青。美其名⽇劳逸结合…
当然也是采取的是自愿原则,但是工科院的人第一也是很久没有出去过,第二也是因为是左相带领,自然人人愿意去…
那天,就带着无数的马车往京城外出发了,这车队,无穷无尽,还引起许多京城百姓的围观…
学子和员官还免费尝了一个公费旅游的瘾。
到了京城几十里外的另一座县城的山上,慢慢的爬山,上去观看山寺中的遍野的花,闻着花香,听着鸟鸣,人人诗兴大发…
当然李琛瑜也制定了一些规矩,不得破坏山中环境,不得打鸟,打些兔子山倒可以…
学子们倒也守规矩,更不忍伤这些生灵。
踏青的时候是极美的,上午上山,中午随着在山中吃了些⼲粮,三五成堆的再咏些诗词,下午才晃晃悠悠的下山去也…
然后沿路又去参观了农业部的实验基地,又去参观了工厂,过了五⽇左右才回到京城工科院…
但是,一回到院中,李琛瑜就留了道题目:既然天圆地方,如何解释这两句诗的含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道题引起了参观的所有学子的大讨论,尤其是反驳了天圆地方说。
如果天是平的,地是方的,那么⾼山之上皑皑⽩雪为何不化,山寺桃花为何后开,只因为越是⾼的地方,越是接近天空的地方,却越是冷一些。
这其中的温差,他们也确切的感受到了…
这道题像个炸弹一样在学子们心中引起強烈的反响。一些坚持圣人之论,天圆地方说的学子也开始渐渐的动摇,这正是李琛瑜想要的结果…
他则游哉悠哉的一点也不为着急的他们解惑。
渐渐的,这道题,就广传遍了大禹,众人都开始讨论这道题,反响巨烈。
等到一切都到了差不多的时候,李琛瑜才不慌不忙的开始继续说地理志,宇宙论,太与地球,月球与地球的关系,以及一些自然现象的原因。
此时说出来,更是深⼊人心。
比如,⽇食,月食的原理…此时却已经有了广大的说服力。
然后他又开始说海拔与温度的关系。甚至开始普及世界地图,不过大部分地方是空⽩的,等着以后的船队去发现,去补充这个地图…
由此开始,民众们的眼神开始渐渐的变了,从对未知的恐惧,对出海的质疑到了现在对探索的007望,对真理的追求…
李琛瑜甚至还讲了一些马哲,说到真理与谬误的关系。有时候,真理并非绝对的真理,也可以是阶段的真理,或是与谬误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比如说,一些受时代限制的天圆地方说,在那个对宇宙和未知只能靠猜测的年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种说法,渐渐的也开始成为一门学科。并得到许多人的补充和实践。并渐渐的被诸多人所接受…
这场学风一起来就引起了京城再度的热度。
而很多人也开始憧憬起出海的事来,尤其是拿着世界地图,开始钻研,眼中带着狂热。
李琛瑜有时候看了,都觉得以后肯定会出一个大禹的哥伦布。
时机也渐渐成,当这种观念被大禹的人渐渐所接受,以后出海之时,必定会再掀狂热嘲流。
李琛瑜渐渐的也对这些不担心了。
倒是林右相知道此事还有些想笑,他一直关注着京城的风向,听到这些,便笑了笑,道:“…左相真是会造势。”
只怕到了真出海之时,他更得学子臣民们的拥护。
毕竟出海,行海商,绝对会有大巨的利润。
他底下的员官笑着道:“左相天纵其才也,这些都是闻所未闻,是真理还是谬误,假以时⽇必定能弄清楚…”
林右相听的哈哈大笑起来。摸着胡子很是欣慰…
这些,沈思思倒没参与,天⾼气朗,舂三月开始,他就与穆泽宸出去踏青了,偶尔听到这些,还觉得万分有意思。
他们走的并不远,走了几座山山⽔⽔的,到了四月花开尽的时候,他们才回来,继续帮着工科院做事。
四月末的时候,图书馆终于建成。宿舍也建成。当学子们搬进宿舍,用上明亮的灯时,个个喜极而泣。而图书馆的书也渐渐的充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