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味文学网
首页 > 科幻 > 重生动漫之父 > 第七百零五章 电车悖论

第七百零五章 电车悖论

目录

  英雄王和‮服征‬王的战斗落下了帷幕,切嗣和绮礼的生死相搏还再焦灼。不过最昅引人们目光的,却是saber和berserker的战斗。

  曾经的亚瑟王,与曾经的圆桌骑士——兰斯洛特。

  两人的战斗中,响起的是在《fate/altria阿瓦隆之庭》中兰斯洛特背叛与剑栏之丘战役时的bgm,昂中带着深深的悲痛。

  阿尔托莉雅的荣光与她的落魄,在人们的脑海中替出现,让人心中有种难名的滋味。

  在最后的时刻兰斯洛特显露了真⾝,在‮服征‬王的王之军势之后,这又是一个对她心灵的沉重打击,甚至犹有过之。

  失魂落魄的模样,让人全然看不出那挥舞着耀眼光芒的亚瑟王。

  为了圣杯,为了重新选王,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家得到救赎——阿尔托莉雅是这样想的,带着这样幼稚的想法,她将手中的长剑戳进了兰斯洛特的口中。

  泪⽔从几近⼲涸的眼眶中留下,她浑然不觉。

  兰斯洛特带着満⾜的笑容,倒下了。

  “亚瑟王不懂人心。”

  这句话又一次在观众们的耳旁回响,让观众们留下惋惜的长叹。

  现在,她依然不懂。

  兰斯洛特只是因为对于背叛他最崇敬的亚瑟王而感到愧疚,希望能得到应有的惩戒,所以现在,他是带着笑容离去。

  兰斯洛特的出现,或许不是巧合。因为他的愿望是亚瑟王。只要亚瑟王被召唤。那么他一定会追随而来。

  骑士们对她的这句话没有错,英雄王的嘲笑没有错,‮服征‬王说她“幼稚”也没有错,直到现在,她依然不懂,能成为王的,只有她。

  “在三王之论时‮服征‬王对亚瑟王的话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一个贫困山区里出了一个大‮生学‬,乡亲们凑齐钱让他读完了大学。在他毕业后。没有选择在大城市里⾼收⼊的工作,而是回到自己的家乡当一名乡村教师,用自己的行动回报乡亲们的的恩惠。出乎意料的是,乡亲们都不愿意送自己孩子上学,因为他们看到花费那么多钱读完大学的他,最终还是待在无名的小山村里,那么读书的意义又何在。按照rider的说法saber就如那个大‮生学‬,只是单纯的想着帮助别人,而没有引领别人,也许这种善心会暂时拯救他们。但是被拯救的他们的未来是黑暗的。”

  “多年前,我也曾单纯的想成为一个善良的人。惩恶扬善,保护弱小。后来终于发现那不过是小孩子天真的想法。saber的骑士精神无疑是闪耀着正义的光辉的,但是这种精神真的能得到贯彻吗?这种推崇牺牲奉献的精神会有多少人去履行。正如rider说的‘到底有谁会憧憬那条名为殉教的荆棘之路,甚至做梦都梦见它’。”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指出:每个人出于私而进⼊市场,在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下反而使社会福利达最大化。人本恶,只有自私才是驱使人类行动的不竭动力,换种方式说:只有人们自觉的行动才能改善生活。強者对弱者的扶助只能暂时的改善弱者,而那之后弱者的命运不会有任何改变。只有弱者自觉地行动才能永久地拯救弱者自己。计划经济的失败就是企图扼杀人自私的本,用自上而下的命令来计划人们的生活,而不是让人们自觉的追求属于自己的幸福。引领‮民人‬而不是拯救‮民人‬,因为一味的拯救带来的不过是暂时的改善和黑暗的未来。”一个粉丝说着对亚瑟王的感受。

  华夏自古就有一句话来形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随着英灵回归到圣杯之中,圣杯显现,在圣杯中溢出了黑⾊的物质,散发着“恶”的气息,腐蚀、烧毁周围的一切。

  切嗣来到了圣杯的內侧,这是圣杯对他的回应,只要他接受,那么圣杯唾手可得。

  然而,此时面前的“圣杯”是他所祈求的圣杯吗?

  在圣杯的內侧,看到了圣杯的提问。

  圣杯假设了一个极端场景,让切嗣在两艘船中选择一艘拯救其上的乘客。切嗣的正义矛盾,可以用一个非常经典的悖论来阐述:电车悖论。

  “电车难题”是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內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庒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

  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強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这是一个在伦理学和哲学上永恒被讨论和无解的命题,然而现实中,人们必须被迫做出一个选择。罗尔斯的正义论提出两大原则:“每一个人利益”即每个人在自由和利益方面都有平等的权利;“平等对所有人开放”即社会和经济的不平等安排,应被合理地期望于每一个人,并且与不平等利益相联系的职位应向所有人开放,风险亦须承担。

  基于前者,我们无法在伦理上做出少数人和多数人的生命孰轻孰重的选择;基于后者(同样的是基于法律精神,所以说法律也只是一个坏的无法自圆其说的但却是我们能选择的方式里面最好的选择),必须找到一个归责对象:比如前面的5人本不应该出现在铁路上,而后面的1人他之前完全信任那条铁轨不应有车经过,那么司机的选择应该是(但绝不是所谓正确的选择)让车继续前行,撞死5人(因为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承担风险,也是该意外事件本⾝的应有后果),若他变轨,便是谋杀那个无辜的1人。

  切嗣贯彻的原则就是舍弃少数拯救多数。

  那么场景继续极端化,如果少数船上的人住切嗣強迫他拯救自己,那么切嗣会怎么做?圣杯给出了切嗣內心的答案,那就是杀掉少数人。假若这些被拯救的多数人又分成了两拨人,同样的极端情况再次出现,那么切嗣还是会继续贯彻舍弃少数拯救多数的方式,并且不惜以杀掉少数人的方式贯彻。

  从结果上讲,有可能最终获救的人数比被杀掉的人数还要多。其实,这恰恰是切嗣一直以来的行为方式,为了拯救更多的人,而牺牲少数人。即使牺牲这些少数人,也并非他所希望的。

  切嗣的理想主义,就在于他试图去背负他人的人生。他在替人类选择什么对他们来说是好的,用马基雅维利主义的方式,将所有的人类都量化为棋子,他们自⾝的理想牵绊情感都可以被舍弃不予考虑,然后追求一种最优化。

  但是矛盾的是,他在替所有人做出在总体上来说最优的选择,却被迫看到和承认自己的方式没法让所有的人都得救的现实。所以他会把一种克服人和妄想所有人都幸福的希望寄托在可以实现任何奇迹的圣杯上,哪怕他自己也不知道该如何实现。

  然而圣杯对切嗣最后说的话非常耐人寻味。“你一无所知的方式,不可能蕴含在你的愿望之中。”如果要达成愿望,那么只能通过你知道的方式实现。而所谓的奇迹,无法存在于自己都一无所知的追求中,而是立下志愿,却未能靠一己之力实现的事情。

  人,没法去追求自己都不知道的东西。

  圣杯给切嗣看到的场景,便是切嗣的愿望。

  切嗣的愿望是什么?

  永远的和平。

  而以这个被污染的圣杯,或者说以切嗣自己所知道的手段来实现的和平是什么?

  把全世界人全部杀掉了,没有一个人,也就没有争斗,那不就和平了?

  这就是圣杯给予切嗣的答案——如果要以它来实现愿望的话,那便是毁灭人类。

  可是这本就不是切嗣想要的东西,跟他的愿望背道而驰。

  可以说,在那一瞬间,他的愿望消失了,他的手段被否定了,他的信念崩塌了。

  理所当然,他拒绝了圣杯——也是对自己的否定。

目录
返回顶部